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玉米南方锈病大爆发?多地已有苗头,紧急预警!

2024-08-29 18:215200

当前正值各大玉米主产区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然而,台风″格美″外围暖湿气流为玉米南方锈病的跨区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闷热的″桑拿天″,进一步加剧了玉米南方锈病的暴发风险。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 (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 气传性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植 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该病害开始向高纬度地区蔓延,已逐渐成为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病害。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气传性病害, 1949 年首次报道于南非,导致玉米减产高达50%以上。在我国,则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海南省(乐东、 陵水、崖城等地)被首次发现。1997 年,该病害在浙江淳安暴发,发病玉米占秋玉米面积的22.1%。1998 年后,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区暴发流行,且有蔓延之势。2004 年再次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大范围流行,其中,河南省发病面积占27.8%,重病区平均病田率高达60%—90%,山东莱州平均病田率达 30%—60%,河北省滦平县发病面积高达 5333 hm2。2011年漯河市遭遇南方锈病爆发,重发地病株率达50%以上。2014 年,湖北武汉秋玉米产 区暴发该病害,造成减产 60%—7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2015 年,南方锈病在全国发生面积高达536 万 hm2,且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发病程度显著严重于常年。以河南省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发生盛期一般病株率 18.5%—66.6%,平均病叶率 30.7%,重发田块病株率、病叶率均达 100%。2021 年,受台风″烟花″影响,黄淮海地区总体发生严重,呈现出面积大、蔓延快、程度高等特点,病田率 100%,病叶率和病株率均在 70%以上,严重地块达 100%,减产 20%—30%。夏玉米区一旦遇到南方锈病大发生, 叶片在一周左右就会被病菌橘黄色的夏孢子堆覆盖, 导致叶片很快干枯死亡,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QQ20240801-105622.png

玉米南方锈病表型


玉米锈病大爆发?多地已有苗头,紧急预警!


01

全国农技中心:预计南方锈病发生面积8000万亩,盛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最新发布的病虫情报指出,受近期第3号台风″格美″北上影响,玉米南方锈病菌源可能传播扩散到黄淮海地区,且台风带来的丰沛雨水和较大幅度降温,将创造适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南方锈病孢子的沉降、侵染和病害的暴发流行。


根据专家会商,综合分析菌源、品种、台风北上、天气和耕作制度等影响因素,预计今年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偏重至大发生,对玉米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发生流行盛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根据模型预测,未来2—3周,河南大部,江西、湖南和湖北局部,浙江、安徽和江苏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北京、天津玉米南方锈病暴发流行风险较高。


02

河南:发布玉米南方锈病高风险预警,专家提醒采取防御措施,农业厅出台管理意见


7月24日,河南省气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玉米南方锈病气象高风险预警,称目前河南省玉米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台风″格美″将于 25 日至28日北上,其外围暖湿气流为玉米南方锈病跨区传播创造条件。省内大部地区为气象高风险区,科学防御玉米生产安全成当务之急。


″台风过后,可能出现玉米南方锈病暴发,主要是造成玉米叶片干枯,光合效率下降,籽粒灌浆受阻,造成玉米减产。″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耕作与栽培研究室主任、省秋粮专家指导组组长乔江方说。


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各地积极防御,坚持预防为主,抢抓降水间隔期组织预防。已发病地块要根据病情科学配比药物防治1至2次。当前是玉米、大豆等秋作物快速生长关键期,河南多轮强降水后,农业农村厅制定相关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意见。针对排水后问题要及早中耕培土,太湿田块可用无人机喷施相关溶液或调节剂。玉米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必要时喷洒相关杀菌剂和杀虫剂。


03

河北:发布防御措施,玉米南方锈病流行危害气象风险高!


河北省气象局和河北省农业农村厅7月26日联合发布玉米南方锈病气象风险预警:预计7月27日至29日台风″格美″残余涡旋影响河北省,其外围暖湿气流将携带玉米南方锈病孢子跨区传播,适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南方锈病的远距离传播、沉降侵染和流行危害。据全国农技中心通报,福建等南方玉米产区南方锈病已普遍发生,近日河南南阳、周口、许昌等地已发现南方锈病病斑,菌源量充足,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玉米南方锈病流行危害气象风险高。


04

山东烟台:警惕玉米南方锈病流行发生


玉米南方锈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重大流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产生圆形的分散不规则的直径约为1毫米的黄点,经过1-2天的生长,黄点上长出疱疹状凸起,再经过3-5天疱疹上寄主表皮破裂,散出金黄色或橙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发病轻的时候阻碍光合作用,导致水分蒸发,百粒重减轻,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甚至蔓延全株,后期发病严重的叶子便由于营养耗尽枯萎或者茎秆倒伏,重病田可造成减产20%以上。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主要病害,其大范围流行发生的频率增加,发生期也较常年提前。


7月以来,烟台市降雨较常年明显偏多,田间温湿条件有利于南方锈病病菌侵染和扩散。据中央气象台预测,第3号台风″格美″将于25日下午到夜间登陆福建并逐步北上,极有可能为黄淮海玉米种植区带来大量南方锈病病菌。据气象预报,7月下旬至8月,我市降雨量将较常年偏多。综合分析菌源传播路径、未来天气条件、寄主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制度等影响因素,预计今年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市夏玉米流行发生风险较高;预计全市发生面积32万亩,流行盛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当前,河南许昌、周口、南阳、开封等地已查见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时间早于去年同期、见病点数多于去年同期,大量菌源可随台风北上传播。玉米南方锈病夏孢子适于在高温下萌发、入侵寄主并在组织内扩展,而显症则需要较低的温度,台风带来的大范围降雨及温度阶段性偏低,极易导致病害在各地大面积集中显症、迅速加重危害。


鉴于以上情况,各区市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搞好田间调查,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处置。要及早制定防控预案,备足备齐应急防控物资,结合玉米″一防双减″等关键措施落实,大力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全力控制暴发流行态势,保障秋粮生产安全。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阐明农作物害虫对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Nature Reviews Earth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题为″Crop pest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in climate and land management″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理清了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对农作物害虫影响的生态学机制,阐明了温带害虫、热带

2025-04-1522

柑橘黄龙病有救了?中国科学家发现抗病新策略!有望实现对黄龙病完全免疫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团队发表了题为″Targeted MYC2 stabilization confers citrus Huanglongbing resistance″的Science封面文章。从解码″叛徒基因″到设计智能抗菌肽,中国科学家用十年探索揭示了植物与病原博弈的微观战场。这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不仅是基础科学的胜利,更让无数果农看到了柑橘产业重

2025-04-1421

全国农区大部降水偏少,墒情不足范围扩大
4月7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虽然全国农区大部墒情适宜,但近期降水偏少,春季作物需水量大,环比墒情不足及干旱范围明显扩大。华北黄淮地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67.65%,环比、同比分别下降7.45、9.17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74.50%,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05、5.13个百分点。西北地区:0—20cm土

2025-04-0926

柑橘黄龙病、红火蚁、大豆疫病等重大疫情如何防控?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技术方案
近日,为全力做好重大疫情监测防控工作,服务2025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制定了柑橘黄龙病、红火蚁、大豆疫病、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1.柑橘黄龙病病菌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2.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3.大豆疫霉病菌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4.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监测防控

2025-04-0334

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等重大病虫害当前阶段总体呈轻发态势
当前小麦生育期,西南大部、湖北处于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局部开始灌浆;陕南、安徽、江苏、浙江等沿江麦区大部处于返青起身期;黄淮、华北和西北地区东南部从南到北陆续返青。由于秋播拌种等防控措施到位以及冬季气候条件总体对病虫不利,当前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总体轻发态势,截至3

2025-03-2055

拉尼娜气候现象将威胁巴西粮食收成?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现象继续影响着南美洲的粮食生产。据 Hedgepoint Global Markets 市场情报员 Luiz Fernando Roque 称,2025 年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即使其强度较弱,也可能会给大豆和玉米收获带来挑战,影响其生产率和国际贸易市场。″拉尼娜的出现会降低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南部和巴拉圭的湿度,同时有利于巴西中北

2025-03-0435

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公报(2024年)》(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公报》指出,2024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国平均气温10.9摄氏度,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公报》指出,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1摄氏度,创历史新高。四季气

2025-03-0460

1.35亿亩次发生面积!2025年大豆病虫害预计总体中等发生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大豆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国大豆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5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在东北春大豆区,甜菜夜蛾在黄淮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烟粉虱在黄淮南部有偏重发生风险。一、趋

2025-01-2148

2025年油菜病虫害发生或将重于上年!警惕菌核病、霜霉病及蚜虫大面积危害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6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菌核病在长江中游和江南中部油菜种植区偏重发生;霜霉病、蚜虫中等发生。一、趋势预报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

2025-01-2147

2025年油菜病虫害发生或将重于上年!警惕菌核病、霜霉病及蚜虫大面积危害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6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菌核病在长江中游和江南中部油菜种植区偏重发生;霜霉病、蚜虫中等发生。一、趋势预报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

2025-0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