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咯菌腈、噻虫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被推介用于秋播小麦药剂拌种

2024-11-14 20:011360

近日,为有效预防控制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蚜虫、地下害虫等重大病虫危害,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制定了《2024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蚜虫、地下害虫的关键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初始菌源量和虫源基数,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压力,是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重要措施,对于赢得全年小麦病虫害防控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控策略与防治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抓早治小、关口前移,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落实深翻灭茬整地、优选抗性品种、药剂拌种包衣、合理适期晚播、秋苗达标防治等五项关键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蚜虫、地下害虫以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危害,夯实小麦病虫防治基础。2024年全国冬小麦秋播药剂拌种覆盖率总体要稳定在90%以上;其中,西南、西北、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冬繁区以及茎基腐病、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等重发区,力争做到药剂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

 

二、重点区域与防控对象

 

根据近年来冬小麦种植区重大病虫害发生演替与危害情况,确定秋冬季重点防控对象。

 

西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茎基腐病、黄矮病、雪霉叶枯病(新疆地区)、麦蚜、麦蜘蛛等病虫。

 

西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麦蚜和麦蜘蛛等病虫。

 

华北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

 

黄淮海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黄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重点防控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密切关注茎基腐病发生。

 

三、关键防控技术措施

 

(一)优选抗(耐)性品种。黄淮、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优先种植成株期抗性高的品种;西北、西南等条锈病菌越夏、冬繁区,提高中高抗品种种植比例,控制条锈病初始菌源量;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麦区,要优先选择对赤霉病、茎基腐病等具有较好抗(耐)性的品种。

 

(二)深翻灭茬与适期晚播。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区要加强播前田间管理,通过深翻灭茬降低病原菌菌源量;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期,适当加大用种量,保障基本苗数,达到压低冬前病原菌侵染几率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条锈病菌源区,要及时清除麦田周边自生麦苗、杂草、小檗,降低条锈病越冬菌源量。

 

(三)秋播药剂拌种技术。根据各小麦主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重点防控对象,以重点防治对象为核心,统筹考虑具有兼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进行药剂拌种,选择使用已经在小麦上登记的种子处理剂或种衣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推荐剂量配比与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拌种时可添加含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氨基寡糖素、免疫激活蛋白等植调剂或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逆性。茎基腐病预防控制区:按照小麦茎基腐病应急防治推荐用药名单,选用咯菌腈·噻虫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戊唑醇·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咯菌腈·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睛、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复配制剂以及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种菌唑、三氟吡啶胺等单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同时可兼治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结合杀虫剂可兼治地下害虫。条锈病越夏、冬繁区及其周边麦区:采用三唑类及福美双等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同时可兼治苗期白粉病和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选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申嗪霉素或井冈·枯芽菌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与苗期蚜虫发生区: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毒死蜱、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包衣。

 

(四)秋苗病虫防治技术。苗期条锈病:在发病初期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措施,选用三唑类杀菌剂(粉唑醇、己唑醇、丙环唑、三唑酮)化学农药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生物农药开展喷雾防治,同时兼治白粉病;苗期茎基腐病、纹枯病:在病株率达5%—10%时,选择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噻呋酰胺等单剂或混剂喷雾防治;苗期蚜虫:在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选用吡蚜酮、啶虫脒、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苗期麦蜘蛛:在达到麦田每33厘米200头虫量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四、保障措施与防治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防控工作机制,立足预防、抓关键时期,加强组织领导,细化防治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强化监测预警。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强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及时组织防控行动。对条锈病发生区,推行首发奖励制度,做到带药侦查、达标防治,早发现早控制。

 

(三)强化指导服务。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植保机构要在秋播关键时期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控。要突出把好选药、用药关,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统防统治。各地要加强秋播拌种防控物资调度,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有条件地区以镇村为单位,整建制推进药剂拌种和苗期统一喷药作业,切实提升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盛花期降水″西多东少″!预计2025年冬油菜菌核病在长江上游、江南偏重发生
今年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1.08亿亩,与去年持平。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前期菌核病普遍发生,油菜盛花期降水呈现″西多东少″的趋势,预计2025年冬油菜菌核病在长江上游、江南偏重发生,长江上游的其他地区以及中游地区中等发生,长江下游、陕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发病盛期,西南、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为3月下旬至4月

2025-03-2561

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等重大病虫害当前阶段总体呈轻发态势
当前小麦生育期,西南大部、湖北处于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局部开始灌浆;陕南、安徽、江苏、浙江等沿江麦区大部处于返青起身期;黄淮、华北和西北地区东南部从南到北陆续返青。由于秋播拌种等防控措施到位以及冬季气候条件总体对病虫不利,当前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总体轻发态势,截至3

2025-03-2062

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冬小麦返青起身需注意倒春寒 ″潜在危机″
″雨水″将至,全国气温逐渐回升,主产区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当前,主产区墒情总体适宜,小麦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小麦出现旺长,稻茬小麦苗情偏弱,局地旱象露头。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气温起伏波动较大,冬春连旱、″倒春寒″发生风险高。同时,病虫草害基数

2025-02-1860

2024-2025年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策略,重点防控菌核病、黑胫病、根肿病、蚜虫、猿叶甲等
做好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是提升油菜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受病原菌累积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菌核病在各油菜种植区持续加重为害,根肿病在长江流域发生范围持续扩大,跳甲、猿叶甲等害虫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及北方、青藏高原油菜产区为害加重。据气象预测,今冬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中东部大部降水偏少,

2024-12-0281

秋播小麦、油菜田杂草如何防治?氟噻草胺、砜吡草唑、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被推介
今年秋季我国秋播小麦、油菜主产区高温持续时间长,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光热条件好,田间杂草预计中等偏重发生。为提高秋播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水平,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研究制定了《2024年秋播小麦田和油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秋播小麦田和油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近年来,受轻简化栽培技术普及、播收

2024-11-14143

秋播小麦、油菜田杂草如何防治?氟噻草胺、砜吡草唑、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被推介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今年秋季我国秋播小麦、油菜主产区高温持续时间长,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光热条件好,田间杂草预计中等偏重发生。为提高秋播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水平,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研究制定了《2024年秋播小麦田和油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秋播小麦田和油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近年来,受轻

2024-10-1488

咯菌腈、噻虫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被推介用于秋播小麦药剂拌种
近日,为有效预防控制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蚜虫、地下害虫等重大病虫危害,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制定了《2024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蚜虫、地下害

2024-10-14121

玉米南方锈病预计偏重至大发生!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剂被推荐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在南方玉米周年种植区越冬,夏季随气流和风雨由南向北以夏孢子长距离传播,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严重时也可侵染苞叶和雄穗。最适发病温度为24—28℃,且田间相对湿度高时流行迅速。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呈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趋势。据

2024-1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