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生育期,西南大部、湖北处于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局部开始灌浆;陕南、安徽、江苏、浙江等沿江麦区大部处于返青起身期;黄淮、华北和西北地区东南部从南到北陆续返青。由于秋播拌种等防控措施到位以及冬季气候条件总体对病虫不利,当前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总体轻发态势,截至3月14日,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共6890万亩次、同比减少12.9%。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
小麦条锈病冬季扩展慢,近期汉水流域多点见病。冬繁末期(2月底),西南和汉水流域6省(市)113个县发生32万亩,比2月初增加58个县、24万亩,总体扩展速度慢于常年。进入3月以来,条锈病扩展加快,截至3月13日西南和汉水流域8省(市)154县发生48.1万亩,比2月底增加41个县(区)、16.1万亩(增幅50.3%),但与轻发生的近三年(2022—2024年)同期相比,发生县数少40个,发生面积减少33%。其中,西南麦区4省(市)140个县区发生46.9万亩,比近三年同期减少14.9%,四川南部和云南中部局部点片至扩散流行,大部零星发生。汉水流域麦区3省13个县发生面积1.0万亩,重于轻发的2018、2019年,轻于常年;湖北江汉平原和河南南部9县区见病,一周内增加7个县,湖北江汉平原累计查见发病中心8个,最大中心面积3.5平方米;3月12日河南南部淅川县马蹬镇一块病田查见4处发病中心,最大中心面积1.5平方米、病叶率70%,判断为潜育越冬菌源显症,见病时间接近常年。
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总体发生轻,但华北局部病情重于去年。茎基腐病全国发生面积736.9万亩、同比减少27.5%,其中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发生面积占94.2%;平均病株率,河南、山东为1.5%—2.9%、低于去年同期的2.5%—4.3%,河北、山西为0.8%—1.2%,高于去年同期的0.3%—0.6%。纹枯病全国发生面积2694.3万亩、同比减少25.4%,主要发生在华北、黄淮、江淮麦区;平均病株率,山东、河南为4.5%—5.4%,低于去年的6.7%—6.9%,陕西、湖北、安徽、江苏为0.7%—2.2%,低于去年的1.2%—4.5%,河北和山西为1.4%—1.6%,高于去年同期的0.6%—1.4%。
小麦白粉病在中西部麦区病情较重。白粉病全国发生面积297.1万亩、同比增加82.8%。平均病叶率,四川、重庆为8.1%—15.1%、高于去年同期的1.5%—4.3%,山西、陕西、湖北为0.6%—4.4%、高于去年同期的0.3%—0.8%,总体病情重于近年(2018—2024年)。
小麦蚜虫在西南虫量较高,长江中下游虫量高于去年。蚜虫全国发生面积986.7万亩次、同比增加26.5%。平均百株虫量,西南麦区为80—233头、低于去年同期的88—310头,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为7—78头、高于去年同期的2.4—52头,黄淮、华北、西北麦区大部为10头以下。
二、原因分析
秋季拌种和适期晚播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压低病虫基数。据统计,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3.04亿亩,拌种率达96.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拌种率98.2%,小麦条锈病菌源区、茎基腐病和纹枯病重发区做到杜绝″白籽下地″、拌种全覆盖;江淮、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拌种率也在90%以上。此外,主产麦区推行适期晚播等栽培措施,对减轻苗期病虫发生也有一定作用。
冬季气候不利于小麦条锈病扩展,进入3月后气温回暖、病虫上升加快。2024—2025年冬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有利于小麦蚜虫越冬和白粉病扩展;西南麦区中西部、汉水流域大部降水偏少两成至一倍,对条锈病冬繁和扩展不利。3月上旬,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鄂西北、河南中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越冬菌源陆续显症。
三、下阶段趋势预测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未来10—14天,除西南地区东部外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西北、华北、黄淮等地有降温过程,西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有降水。预计下阶段,条锈病在汉水流域将集中显症、见病县点增加,具有向长江中下游和江淮麦区扩展的风险;江淮黄淮华北麦区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和蚜虫的始盛期将有所推迟,长江中下游麦区需严密监控病虫害的早期发生。
来源: 全国农技推广网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阐明农作物害虫对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Nature Reviews Earth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题为″Crop pest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in climate and land management″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理清了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对农作物害虫影响的生态学机制,阐明了温带害虫、热带
2025-04-1522
柑橘黄龙病有救了?中国科学家发现抗病新策略!有望实现对黄龙病完全免疫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团队发表了题为″Targeted MYC2 stabilization confers citrus Huanglongbing resistance″的Science封面文章。从解码″叛徒基因″到设计智能抗菌肽,中国科学家用十年探索揭示了植物与病原博弈的微观战场。这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不仅是基础科学的胜利,更让无数果农看到了柑橘产业重
2025-04-1421
全国农区大部降水偏少,墒情不足范围扩大
4月7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虽然全国农区大部墒情适宜,但近期降水偏少,春季作物需水量大,环比墒情不足及干旱范围明显扩大。华北黄淮地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67.65%,环比、同比分别下降7.45、9.17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74.50%,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05、5.13个百分点。西北地区:0—20cm土
2025-04-0926
柑橘黄龙病、红火蚁、大豆疫病等重大疫情如何防控?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技术方案
近日,为全力做好重大疫情监测防控工作,服务2025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制定了柑橘黄龙病、红火蚁、大豆疫病、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1.柑橘黄龙病病菌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2.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3.大豆疫霉病菌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4.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监测防控
2025-04-0334
拉尼娜气候现象将威胁巴西粮食收成?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现象继续影响着南美洲的粮食生产。据 Hedgepoint Global Markets 市场情报员 Luiz Fernando Roque 称,2025 年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即使其强度较弱,也可能会给大豆和玉米收获带来挑战,影响其生产率和国际贸易市场。″拉尼娜的出现会降低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南部和巴拉圭的湿度,同时有利于巴西中北
2025-03-0435
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公报(2024年)》(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公报》指出,2024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国平均气温10.9摄氏度,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公报》指出,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1摄氏度,创历史新高。四季气
2025-03-0460
1.35亿亩次发生面积!2025年大豆病虫害预计总体中等发生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大豆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国大豆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5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在东北春大豆区,甜菜夜蛾在黄淮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烟粉虱在黄淮南部有偏重发生风险。一、趋
2025-01-2148
2025年油菜病虫害发生或将重于上年!警惕菌核病、霜霉病及蚜虫大面积危害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6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菌核病在长江中游和江南中部油菜种植区偏重发生;霜霉病、蚜虫中等发生。一、趋势预报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
2025-01-2147
2025年油菜病虫害发生或将重于上年!警惕菌核病、霜霉病及蚜虫大面积危害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6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菌核病在长江中游和江南中部油菜种植区偏重发生;霜霉病、蚜虫中等发生。一、趋势预报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
2025-0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