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生物菌剂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绿色种植的重要助力,其发展动态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微生物菌剂的登记数量达到了577个。相较于去年,呈现出了约10.5%的增长态势。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微生物菌剂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体现了生物农业持续创新的行业活力。
2024年微生物菌剂登记情况
根据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的数据统计,2024年登记的的微生物菌剂登记证共有577张,由境内外317家企业获批。其中,粉剂剂型登记证233张,颗粒剂型登记证159张,液体剂型登记证185张。(图1)
图1 2024年微生物菌剂产品登记剂型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24年微生物菌剂产品登记形态中,粉剂剂型占比最大约40%,液体剂型占比约32%,颗粒剂型占比约28%。
由此可见,微生物菌剂以固体剂型为主流登记形式,因其在稳定性高(通过干燥技术使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减少代谢活动,延长保质期),运输成本低以及适用性上的综合优势。液体剂型虽有一定市场,但受限于储存条件,多用于特定场景。
图2 2024年微生物菌剂产品登记菌种
在2024年登记的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我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菌种类型,这些主要的菌种涵盖了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哈茨木莓、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淡紫紫孢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拜赖青霉以及长枝木霉。(图2)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单一菌种的应用外,多种菌种的组合使用也十分普遍。那么,多种菌株复配产品,菌种如何搭配才能成热点呢?为了实现功能菌株组合功效上的1+1大于2与互补,我们应遵循如下原则:功能上选用防病与促生、解磷解钾与防病、土壤修复与抗病、消除连作障碍与促生等组合,在构成上可采用杆菌与霉菌组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实现微生物肥料功能的提高与拓展,这样,我们就能开发出功效叠加,作用互补的明星产品。
从表1的微生物菌剂登记作物数据来看,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覆盖了58种作物,其中番茄以122个登记产品遥遥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菌剂宠儿″。紧随其后的是小白菜(61个)和黄瓜(49个,显示出叶菜类和瓜果类作物对微生物菌剂的高度依赖。
小众作物也有亮点,尽管部分作物如红豆、猕猴桃、樱桃等登记产品较少(≤3个),但它们的应用潜力不容忽视,未来可能会成为微生物菌剂的新增长点。
从表2的数据来看,我国微生物菌剂的登记数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具体而言,山东、黑龙江、河北和河南四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合计占比超过50%。这显示出这些地区在微生物菌剂应用上的重要性和领先优势。
在第一梯队中,山东省以登记数量69遥遥领先。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对生物技术的需求极为旺盛。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政策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广绿色农业,将微生物菌剂视为土壤改良和减肥增效的重要技术,给予了大量政策倾斜。其次,产业集群效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内如青岛、潍坊等地聚集了众多农业科研机构及生物技术企业,这些地方在生物肥料领域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
东北及华北地区的黑龙江省、河北省和河南省则构成了第二梯队,分别有44、35和35的登记数量。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其黑土地保护需求迫切,微生物菌剂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而河北和河南两省均为小麦和玉米的主要生产区,高登记数量可能与治理连作障碍以及化肥减量政策直接相关。
新疆和辽宁省则属于第三梯队,分别为14和17的登记数量。新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如干旱和盐碱地问题严重,促使微生物菌剂在土壤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棉花和林果产业的绿色发展需求也推动了该技术的普及。辽宁省设施农业发达,特别是蔬菜大棚种植广泛,微生物菌剂在连作土壤改良中需求较高。
总体来看,微生物菌剂登记数量的地域分布反映了我国农业绿色转型的区域性需求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技术推广路径上必须结合地方特色进行优化。例如,对于资源丰富且农业发达的地区,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对于环境恶劣或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则应着重解决土壤修复和生态恢复等问题。通过因地制宜的策略,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和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
2024年微生物菌剂登记数据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随着绿色农业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化肥减量的现实需求,微生物菌剂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预计在未来,不仅登记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产品品类也将更加丰富多样。
微生物菌剂在形态上的创新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液体剂型,在冷链物流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有望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双重突破,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而颗粒剂型则可能针对大田作物,开发出具有缓释功能的产品,以满足作物生长周期中对营养的持续需求。
面对部分菌剂功能趋同的市场现状,企业正通过菌种组合或技术创新来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多菌种组合产品成为研发的新热点,这不仅要求企业在菌株筛选上精益求精,更需深入探究菌株间的协同机制,开发出集″土壤修复″与″抗病增产″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
在作物应用方面,主流作物如番茄、黄瓜对微生物菌剂的需求依然稳定,但小众经济作物如猕猴桃、樱桃等,因其高附加值特性,正逐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这一变化反映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预示着微生物菌剂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
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凭借其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深厚底蕴,继续引领着微生物菌剂的技术革新与应用普及。而东北黑土地保护的迫切需求,则为微生物菌剂在粮食主产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新疆、西北等地区针对干旱、盐碱等特殊土壤条件,定制化菌剂产品的研发将成为新的趋势。
地方政府在推动微生物菌剂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结合区域农业特色制定精准的推广策略,可以有效加速微生物菌剂技术向中小型农场的下沉与普及。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
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生物制品,其市场前景广阔且充满潜力。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认同和追求,微生物菌剂行业将依托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断迈向高效化、功能复合化、区域定制化的新高度,成为推动绿色农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来源: 公众号:肥料资质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