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病害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新型高效低毒杀菌剂的研发备受关注。氟唑菌苯胺(Penflufen)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广谱活性,成为全球植保领域的研究热点。
氟唑菌苯胺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于2006年开发。其研发初衷是针对谷类作物根腐、纹枯、黑穗病等种传性土传性病害,填补当时SDHI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剂在种子处理领域的空白。作为SDHI家族中的一员,氟唑菌苯胺在结构上引入了吡唑基团,增强了对靶酶的结合能力。
氟唑菌苯胺的理化性质
作用机理
靶标结合:特异性抑制真菌线粒体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SDH),阻断电子传递链
能量阻断:干扰三羧酸循环,抑制ATP生成,致菌体能量耗竭
选择性优势:对哺乳动物SDH亲和力低,安全性高(大鼠急性经口LD50>2000 mg/kg)
国内外登记信息
在中国,中山集团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于登记有除拜耳公司国内氟唑菌苯胺原药唯一证件。
另外,拜耳在日本登记了5.5%颗粒剂(1.5%四唑虫酰胺+2%异噻菌胺+2%氟唑菌苯胺),用于水稻,防治稻水象甲、稻负泥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弄蝶、稻螟蛉、黑尾叶蝉等;拜耳还在日本登记了8.5%颗粒剂(1.5%四唑虫酰胺+2%异噻菌胺+2%氟唑菌苯胺+3%吡蚜酮),用于水稻,防治稻水象甲、稻负泥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弄蝶、稻螟蛉、黑尾叶蝉、稻飞虱等。
与氟唑菌酰胺的异同点
共同点:
1. 作用机理:二者均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Ⅱ 中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其活性,阻断病原菌的能量代谢,进而抑制病原菌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
2. 防治病害类型:都能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对由链格孢菌、壳针孢菌、灰葡萄孢菌、白粉菌、尾孢菌、柄锈菌、丝核菌等引起的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 内吸性:都具有内吸传导性,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可通过叶面喷施及种子处理来防治病害,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
不同点:
1.理化性质:氟唑菌苯胺为灰白色粉末,熔点 111℃,密度(20℃)1.21g/mL,蒸气压(25℃)4.1×10−4mPa,溶解度(20℃)水 10.9mg/L1。氟唑菌酰胺为无色晶体,熔点 156.8℃,相对密度 1.42(20 - 25℃),蒸气压(20℃)2.7×10−9Pa,溶解度(20℃)水 3.44mg/L。
2.应用作物:氟唑菌苯胺主要作为种子处理剂,推广用于马铃薯、玉米、水稻、棉花、小麦、大麦、苜蓿、蔬菜、豆类、油菜等多种作物,还可用于木材防腐1。氟唑菌酰胺登记用于谷物、大豆、玉米、油菜、果树、蔬菜、甜菜、花生、棉花、草坪和特种作物等。
3.持效期:氟唑菌苯胺持效期长,种子处理后,药剂经渗透进入发芽的种子,通过幼株的木质部传导至整个植物,从而高水准地保护生长的幼苗1。氟唑菌酰胺虽然也有较好的持效性,但从作用方式来看,它主要通过叶面和种子处理防治病害,在持效期表现上与氟唑菌苯胺有所不同,例如氟唑菌酰胺对草坪钱斑病和褐斑病的控制效果可达 14 - 28 天。
氟唑菌苯胺的市场竞争对手
SDHI 类杀菌剂
联苯吡菌胺: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2010 年登记和上市。具有广泛的杀菌谱,专用于叶面喷雾,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重要病害,广泛用于谷物、葡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联苯吡菌胺与丙硫菌唑的复配产品 Xpro 系列成功上市后,市场增长显著。
氟唑菌酰胺: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羧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活性,用于防治广谱真菌病害,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真菌病害。它的市场推广力度较大,在全球杀菌剂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与氟唑菌苯胺在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上存在竞争关系。
吡唑萘菌胺:先正达 2010 年上市的 SDHI 类杀菌剂,商品名 Bontima,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蔬菜、水果等作物上的白粉病、炭疽病等。在市场上与氟唑菌苯胺有一定的竞争重叠。
啶酰菌胺:巴斯夫 2003 年推出的 SDHI 类杀菌剂,商品名 Endura 或 Pristine,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上应用广泛。其上市时间较早,市场认知度较高,是氟唑菌苯胺在相关病害防治领域的竞争对手之一。
其他杀菌剂
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性和治疗性,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传导,能防治多种高等真菌病害,如黄瓜白粉病、芹菜斑枯病、小麦全蚀病等。在部分作物病害防治上可替代氟唑菌苯胺,是其潜在竞争对手。
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并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活性,可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玉米丝黑穗病、苹果轮纹病等多种病害。作为常用的杀菌剂,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与氟唑菌苯胺存在竞争关系。
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并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活性,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如番茄灰霉病、香蕉炭疽病、黄瓜白粉病等。其杀菌谱广,应用范围广泛,是氟唑菌苯胺在杀菌剂市场上的有力竞争对手。
小 结
展望未来,氟唑菌苯胺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与优良特性,在全球农业生产中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传性与土传性病害防控需求持续攀升,作为高效种子处理剂,氟唑菌苯胺精准的靶向作用和长效保护能力,将使其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以及果蔬经济作物病害防治领域持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抗药性问题,其与其他作用机制杀菌剂的复配研发潜力巨大,通过科学的抗性管理策略,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与生命周期。同时,在全球对绿色农业和生态安全的关注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氟唑菌苯胺对哺乳动物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的特性,使其更契合未来农药减量增效的发展趋势。尽管面临 SDHI 类杀菌剂及传统杀菌剂的市场竞争,但通过优化应用技术、开发新剂型与复配产品、加强市场推广,氟唑菌苯胺将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来源: 公众号:农博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