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在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江城试验站,举办了跨境作物重大病虫害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现场会,展示了跨境病虫害防控科技进展及成效,总结交流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关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老挝农林部种植业司司长本占·康本亚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等出席活动并讲话。
草地贪夜蛾位列全球重大农业害虫之首,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誉为全球粮食″杀手″。2016年从原产地美洲来到非洲后,植保所第一时间预判草地贪夜蛾传入我国的迁飞路径,并提前布设前哨监测站点,2018年底在云南省澜沧县监测到进入我国的第一头草地贪夜蛾成虫,正式打响了我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的″第一枪″。
现场会上,新型昆虫雷达、选择性诱虫灯、性诱剂、天敌昆虫、Bt工程菌等关键技术产品悉数亮相。
据江城试验站站长杨现明介绍,自2018年开始,植保所组织全国科研、教学与推广单位攻关关键技术产品,构建了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技术体系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入选全国农业引领性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经精准监测和有效预防治,90%以上的虫害发生范围被控制在了西南华南等玉米非主产区,实现了草地贪夜蛾的源头遏制;我国草地贪夜蛾年均发生面积较预期减少8000万亩左右,年均挽回玉米产量损失100—120亿斤,防控阻击战成效显著。
江城县地处三国交界,直面老挝、越南,是我国跨境作物病虫害防控的前沿关口。杨振海强调,要持续加强江城试验站条件能力建设,把江城站打造成立足西南、辐射东南亚、扼守跨境病虫害传播″咽喉″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加强中国-东南亚跨境病虫害防御体系建设,推动绿色防控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应用,推进布局覆盖东南亚的海外合作平台,打造沿边跨境生物安全合作体系。
会上,老挝农林部种植业司司长本占·康本亚斯介绍了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5年来的合作成效及下一步合作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夏敬源表示,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的″草地贪夜蛾全球防控行动″中,8个示范国家里中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行动组织有力、创新驱动、技术到位、效果最好,其经验对全球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治理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来源: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