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采购

  • 发布采购
  • 管理采购

发供应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国产创制农药毒氟磷在水体环境中的潜在转化产物解析

   2025-02-14 380
导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利用13C稳定性同位素结合高分辨质谱成功解析了国产创制农药毒氟磷在水体环境中的潜在转化产物,通过ECOSAR模型预测了转化产物对三种非靶标水生生物的毒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TOP期刊Water Research上,为农药环境降解归趋、转化产物鉴定及风险评价提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利用13C稳定性同位素结合高分辨质谱成功解析了国产创制农药毒氟磷在水体环境中的潜在转化产物,通过ECOSAR模型预测了转化产物对三种非靶标水生生物的毒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TOP期刊Water Research上,为农药环境降解归趋、转化产物鉴定及风险评价提供新思路。


毒氟磷(Dufulin)作为一种高效的植物抗病毒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其在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尤其是转化产物(TPs)的生成机制及水生生态毒性尚不明确。毒氟磷在非生物降解过程中会生成一些转化产物,这些产物由于潜在的毒性,可能对生态系统构成较大的环境风险。因此,深入研究毒氟磷的环境行为及其转化产物的鉴定与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通过毒氟磷在水体环境中的降解行为,采用不同降解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其光解、水解过程。首次利用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MS)技术结合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对毒氟磷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并确认了毒氟磷的6种转化产物,其中有5种是首次发现,进一步提出了毒氟磷在水中主要为还原裂解、氧化、消除和脱乙基等非生物转化路径,为更深入理解其环境归趋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外,ECOSAR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其中2种转化产物的对斑马鱼、大型溞和绿藻的生态毒性可能高于母体化合物,这一发现对毒氟磷的环境风险评估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本研究利用13C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手段在农药未知转化产物筛查识别方法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方法无需标准品比对,即可辅助对潜在的转化产物进行结构确证,有效解决了农药转化产物识别难题,显著提高了未知化合物的鉴定效率,也为其他农药转化产物的鉴定及毒性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QQ20250214-103043.png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5.123150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r1688.com/news/show-6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744811595@q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chr168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7834862058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7834862058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